專科醫療Features

>Features

【談冬季心血管疾病】澄品醫師群

談冬季心血管疾病
【澄品醫師群】
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02年國人十大死因,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分別名列第2、3名,由此可見心血管疾病已經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,萬萬不可輕忽。
 

心血管疾病是什麼?
心血管疾病又稱為「循環系統疾病」,所謂的循環系統指的是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,主要包括心臟、血管(包含動脈、靜脈、微血管)。簡單來說,任何影響心臟血管系統的疾病都可稱為心血管疾病,進而造成心臟、腦部與周邊血管病變,像是心臟病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中風、心肌梗塞等。
 

冬季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原因?
每年的11月到隔年的2-3月之間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峰期,可以從「寒主收引」的角度去思考,冬季主要是寒邪致病,冬天天氣寒冷時血管會收縮,防止散熱以維持體溫恆定。而血壓會隨心臟收縮力與血管彈性而起伏變化,受到寒冷刺激,血管將會收縮變細,血壓也會上升。當血管功能正常時,就算發生這種變化也不致於出問題,但是,當血管發生動脈硬化等異常現象時,血壓急速上升就會出問題,腦部動脈阻塞會發生腦血管梗塞,動脈破裂則發生腦出血,這兩者總稱為腦中風,兩者都是在冬季常常發生的疾病。
所以說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、中風急性發作,而一天當中,又有「朝5晚8」的雙峰現象,即清晨5時至9時(起床前至起床後4小時內),以及晚上8到9時(晚餐後),因此,這段時間的防護更為重要,尤其是具備危險因子的病人,更要特別小心。
 

DR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?
1.  年齡:隨著年齡的增加,腦血管會逐漸硬化、狹窄,容易引起腦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引發中風。
2.  肥胖:肥胖會加速動脈硬化,並造成心臟負荷過重,肥胖(BMI≧24)的民眾未來五年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是體重正常者的1.4倍。
3.  高血壓:血壓變化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,血壓超過140/90 mmHg 就應該諮詢醫師,高血壓病人未來五年內發生心臟病的機率是非三高民眾的1.9倍。
4.  糖尿病:糖尿病會加速血管壁的增厚及硬化,進而引起腦中風、心肌梗塞,高血糖病人未來五年內發生心臟病的機率是非三高民眾的1.5倍。
5.  高血脂:臨床研究發現,當血中總膽固醇值每升高20mg/dl,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罹患率就增加17%,高血脂病人未來五年內發生心臟病的機率是非三高民眾的1.8倍。
6.  抽菸:香菸含有尼古丁成分,會促使心血管收縮、血壓升高、心跳加快、心律不整等現象出現。
7.  生活&遺傳:缺乏運動、過量攝取鹽、咖啡及茶、酗酒和家族遺傳等,都是造成腦中風、心肌梗塞的高危險因子。
 

DR心血管疾病的徵兆?
1.  心臟病發作症狀
如胸悶、胸痛、手臂疼痛、呼吸困難、噁心、極度疲倦、頭暈等,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;有冠狀動脈病史者,在送醫前,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,做緊急救護,再送醫接受治療。
2.  中風發作症狀,「FAST」步驟:
「F」就是FACE,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,兩邊的臉是否對稱;
「A」就是ARM,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,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;
「S」就是SPEECH,請患者讀一句話、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;
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,就要趕快送醫;
「T」就是TIME,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,立刻送醫,爭取治療的時間,把握「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」。
3. 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(TIA)俗稱小中風,是一種輕微的缺血性中風,主因是腦部短暫缺血,發作時會有短暫性單側手腳麻痺、無力、說話不清的現象。由於發生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,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就會恢復,因此很容易被民眾忽略,但可能反覆出現,若沒有好好做進一步檢查,接受適當治療,就很可能會發生嚴重性的中風。研究指出,將近10%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,在七天內會發生中風,因此,一旦察覺自己發生小中風時,必須立即接受檢查和診療。
 

STAR如何預防冬季心血管疾病的發生?
jpg
冬三月,從立冬至立春前,包括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六個節氣,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。嚴寒凝野,朔風凜冽,陽氣潛藏,陰氣盛極,草木凋零,蟄蟲伏藏,用冬眠狀態養精蓄銳,為來春生機勃發作好準備,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,成形勝於化氣。因此,冬季養生之道,應著眼於一個「藏」字。
1. 飲食調養
冬季飲食對正常人來說,應當遵循「秋冬養陰」,「無擾乎陽」的原則,既不宜生冷,也不宜燥熱,最宜食用滋陰潛陽,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。為避免維生素缺乏,應攝取新鮮蔬菜。從五味與五臟關係言之,則如《素問藏氣法時論》說:「腎主冬…腎欲堅,急食苦以堅之,用苦補之,鹹瀉之」。這是因為冬季陽氣衰微,腠理閉塞,很少出汗。減少食鹽攝入量,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,增加苦味可以堅腎養心。
具體的說,在冬季為了保陰潛陽,宜食穀類、羊肉、木耳等食品,宜食熱飲食,以保護陽氣。由於冬季重於養「藏」,故在此時進補是最好的時機。
2. 運動調養
「冬天動一動,少鬧一場病;冬天懶一懶,多喝藥一碗」。這句民諺,足以說明冬季鍛鍊的重要性。
冬日雖寒,仍要持之以恆進行自身鍛鍊,但要避免在大風、大寒、大雪、霧露中鍛鍊。習慣早起運動的民眾,不要急著太早出門運動,建議避開「朝5晚8」,等氣溫回升以後再出門運動,或改在室內運動。出門需穿著禦寒衣物,特別要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,如帽子、口罩、圍巾、手套、襪子及防滑鞋,以多層次穿著(洋蔥式穿法),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。運動前要先暖身,儘量攜伴運動,相互照應。
3. 起居調養
冬季起居作息,中醫養生學的主張:如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》所說:「冬三月,此為閉藏。水冰地坼,無擾乎陽;早臥晚起,必待日光。…去寒就溫,無泄皮膚,使氣亟奪,此冬氣之應,養藏之道也」。《千金要方道林養性》也說:「冬時天地氣閉,血氣伏藏,人不可作勞汗出,發泄陽氣,有損於人也」。在寒冷的冬季裏,不應當擾動陽氣,破壞陰成形大於陽化氣的生理比值。因此,要早睡晚起,日出而作,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,以利陽氣潛藏,陰精積蓄。至於防寒保暖,也必須根據「無擾乎陽」的養藏原則,做到恰如其分。衣著過少過薄,室溫過低,則既耗陽氣,又易感冒。反之,衣著過多過厚,室溫過高,則腠理開泄,陽氣不得潛藏,寒邪亦易於入侵。
4. 戒煙
根據統計,戒煙能減少50%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,在戒煙後3 年,罹病率就和從未抽煙者相當。
5. 學習放鬆
據研究顯示,壓力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,使血壓升高,也會活化血小板凝集,形成血栓,促使心血管疾病發作,因此平時應學習緩和情緒、以輕鬆的心態面對壓力,並且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情。
6. 定期健康檢查
40歲以上應每年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,而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,至少應每個月追蹤檢查1 次,以了解病情是否控制良好。
7. 補充充足水分
寒冷氣候會讓人減少飲水,但水分不足會增加血液黏度,提高血管栓塞的機會,因此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也很重要。
 
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