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科醫療Features

>Features

按按穴位法【改善水腫、腸胃脹氣、焦慮】|澄品中醫 謝燦如 醫師

250121_Acupuncture_points_Edema
●改善水腫4穴位
 
1.肺經-曲池
▲位置:手肘外側彎曲處,這個穴位屬於肺經的重要節點。
▲功效:能幫助排除體內濕氣,還對皮膚問題和腫脹有緩解作用!
▲按摩技巧:
→用拇指輕輕按壓曲池穴,每次按壓5-10秒,重複2-3分鐘,一天數次。
→按壓時以酸脹感為佳,不需用力過猛。

 
2.腎經-太谿
▲位置:腳踝內側凸起的足踝骨與跟腱之間。
▲功效:補腎益氣、促進水液代謝的功效,是排水腫、提升代謝的「黃金穴」!
▲按摩技巧:
→用拇指輕輕按壓太谿穴,每次按壓 5-10秒,重複2-5分鐘,一天數次。
→配合深呼吸進行,效果更佳!

 
3.胃經-豐隆
▲位置:小腿外側,膝蓋下方約8至10公分處,脛骨外緣旁的穴位。
▲功效:幫助清除體內多餘水分,對改善水腫、平衡體內濕氣特別有效!
按摩技巧:
→以拇指按壓或用指關節揉按,保持輕柔且均勻的力度,每次2-5分鐘。
→按壓時配合上下推揉,感覺微微酸脹即可。

 
4.脾經-三陰交
▲位置:小腿內側,腳踝內側凸起的骨頭往上約三指寬處。
▲功效:健脾益氣、調理水液代謝、氣血循環
按摩技巧:
→用拇指輕輕按壓或畫圈揉按,每次3-5分鐘,雙腿輪流進行。
→按壓時感到酸脹即可,早晚各一次效果更好。


240916_Acupuncture_points_Stomach
改善腸胃脹氣3穴位
 
1.足三里
▲位置:位於脛骨前緣外側,膝蓋下方約四指寬處(約3寸)。
▲功效:補益脾胃、調理氣血、強身健體、緩解疼痛、調理腸胃
 
2. 合谷穴
▲位置:位置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處
▲功效:止痛作用、清熱解表、促進面部循環、調節腸胃功能、安神
※孕婦慎用:妊娠早期和中期應避免過度刺激此穴。
 
3.太衝穴
▲位置:位於腳背,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間,往上約兩指寬的位置。
▲功效:疏肝解鬱清肝明目、調氣血、平肝熄風、疏通經絡

250111_Acupuncture_points_relieve anxiety
●緩解焦慮3大穴位
 
1.內關穴(心包經)
舒緩情緒,減輕壓力,平復心緒。
2 四神聰(經外奇穴)
★有助緩解失眠,讓您擁有更佳的睡眠品質
3|百會穴(督脈)
★寧心安神,醒腦開竅,幫助大腦清晰思考
 
【中藥x針灸搭配效果佳】
穴位按摩效果佳,搭配中藥調理更是加倍有效!
快來找謝璨如醫師,找回健康的狀態,重拾平靜與舒適!
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
 
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