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腳冰冷|澄品中醫 顏孟章 醫師

手腳冰冷 中醫有效改善 澄品中醫 顏孟章 醫師
天氣或是室內溫度有關,但如果長期如此,那可能是身體在向你發出「血液循環不給力」的信號。在西醫的角度來看,手腳冰冷通常與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低血壓、貧血、甲狀腺功能異常或雷諾氏症等因素有關。
在中醫的觀點中,手腳冰冷屬於中醫所說「厥逆」:凡厥者,陰陽氣不相順接,便為厥。』指的是 氣血運行異常,導致四肢逆冷。其中「厥」是指手足或肢體冰冷,甚至麻木、癱軟,而「逆」則代表氣機的逆亂。
通常和「陽氣不足」、「氣血虛弱」、「外寒內侵」、「氣血瘀阻」、「肝鬱氣滯」或「热邪内伏」有關連。

1. 陽氣不足
* 特徵:全身怕冷、手腳冰冷、精神不振、腰膝酸軟、容易疲倦。
* 例如:先天體質虛弱、過度勞累、飲食寒涼、年齡增長導致陽氣衰退。
2. 氣血虛弱
* 特徵:手腳冰冷、面色蒼白、頭暈乏力、心悸失眠、容易疲倦。
* 例如:氣血生成不足,如長期營養不良、勞累過度、產後或大病初癒。
3. 外寒內侵
* 原因:長期處於寒冷環境、貪食生冷食物、久居濕寒之地。
* 例如:四肢發冷、畏寒、肢體僵硬或疼痛,遇熱症狀緩解。
4.氣血瘀阻
* 原因:氣滯血瘀影響氣血流通,導致四肢供血不足,進而發生厥逆。
* 例如:中風、血栓阻塞導致的手足冰冷、麻木、甚至劇痛。
5. 肝鬱氣滯
* 原因:壓力大、情緒鬱悶導致氣機不暢,使血液循環變差。
* 例如:情緒不穩、壓力大、手腳冰冷但體溫正常,常伴隨胃口不好、胸悶、月經不調(女性)。
6.熱邪內伏
* 原因:外界過熱導致氣機失調,體內陽氣鬱滯,使熱氣無法發散,反而導致手足冰冷。
* 例如:中暑、溫病後期出現的高熱伴隨四肢厥冷。

★推薦飲食【不同體質食療調養】
* 氣血虛弱-補氣血:紅棗、桂圓、枸杞、黑芝麻、當歸燉雞
* 陽氣虛-溫補陽氣:生薑紅糖茶、羊肉湯、肉桂
* 肝鬱-疏肝解鬱:菊花茶、玫瑰花茶
* 熱邪內伏-清熱降火:蓮子、銀耳

★自我照護
1.按摩穴位
* 足少陰腎經:湧泉穴:促進全身血液循環
* 手陽明大腸經:合谷穴:調理氣機
* 手厥陰心包經:勞宮穴:提升陽氣
* 手少陰心經:少府穴:改善心氣
2.運動:快走、甩手、轉腳踝促進血液循環
3.熱敷:關元、命門熱敷保暖
4.泡腳:睡前泡腳幫助暖身
手腳冰冷在中醫不離「寒」、「滯」、「虛」的表現。能過透過食療、中藥治療、艾灸與針灸,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。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