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科醫療Features

>Features

【梅雨季 濕氣重】澄品醫師群


jpg

【澄品醫師群】

DR中醫談「濕」
中醫理論認為「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」為外感六淫邪氣,邪氣侵襲人體則致病。近日適逢梅雨季節,此時天之熱氣下降,地之濕氣上騰,濕熱薰蒸,人在其中最易感受濕邪,使得身體內濕氣淤積,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
DR濕邪有如下特點:
1. 濕性重濁。
“重”是沉重、重著之意。《素問‧生氣通天論》曰:“因於濕,首如裹”。是說濕邪致病有頭重如裹的特點。它如一身困重。四肢肌肉酸困沉重、關節重痛等,都是這一特點的表現。“濁”指穢濁、垢濁之意,多指因濕邪影響或釀化而成的濁穢不清之物,如面垢目哆,痰液濃濁,大便溏垢,婦女帶濁,以及小便渾濁等等。
2. 濕性粘滯。
“粘滯”是指粘膩、滯著。其意有二,一是指感受濕邪的患者的排出物粘滯。如汗出粘滯,大便溏滯不爽、滯下和水飲停滯等;二是指濕邪為患,病勢纏綿,濕邪不易速去,病程較長,以及濕邪為病多致氣機阻滯等。
3. 濕為陰邪,易傷陽氣相阻滯氣機。
濕屬陰邪,其性重濁粘滯,故最易沮滯蒙蔽,阻遏氣機流行。如阻閉清陽,可見頭目昏重,清竅壅塞,胸腕痞悶;阻滯中焦,則脾胃升降失常,嘔吐下利,或悅連腹脹,使溏不爽;阻滯三焦氣機,則口苦嘔惡,胸脅痞悶,水液不行,小便短澀;濕阻於下,則小腸泌別失職等等。若濕鬱過久,則可損傷陽氣,尤易困傷脾陽,致運化無權,水濕內停,而發為腹脹、腹瀉,甚至水腫,嚴重者尚可傷及腎陽,而致脈沉肢冷等。如薛生白《濕熱病篇》所說:"但惡寒面黃,口不渴,神倦,四肢懶,脈沉弱,腹痛下利,濕困太陰之陽","身冷脈細,汗洩胸痞,口渴舌白,濕中少陰之陽",就是說的這種病變。故葉天土總結說:"濕勝則陽微也"(《外感溫熱篇》)。
4. 濕性趨下。濕與水同類同性,火炎上而水流下,故濕邪亦有下趨,下注的特點。
《素問‧太陰陽明論》曰:"傷於濕者,下先受之。"《靈樞‧邪氣臟腑病形》篇曰:"身半以下者,濕中之也。"可見濕邪傷人,多始於下部。另外,濕邪重濁,易於下注,故其為病亦多見於下部。《素問‧六元正紀大論》曰:"濕勝則濡洩"。其它帶下、腳氣、水腫等濕邪為病,亦多見於下部或盛於下部。故在治療上以利小便為治療濕邪的重要方法。

jpg

DR在了解濕氣的特點後,現在來教大家如何簡單判斷自己是否有體內濕氣重的問題,檢視看看自己是否有下列情形:
1. 全身無力、容易疲倦:
你是否也常常覺得無論怎麼睡都睡不飽,總是全身痠痛無力,容易疲倦,整天昏沉沉沒精神呢?事實上這就是因為你體內濕氣過重,濕氣侵入頭部與四肢。
2. 舌苔白厚:
自己對著鏡子檢查一下,如果發現舌頭上的舌苔即使刷去,過不久後又出現了,而且舌苔又白又厚,就代表體內濕氣過重。
3. 大便黏膩:
假如發現大便完後會有些許沾黏在馬桶壁上,難以清掉,這也是由於體內濕氣黏膩的關係,表示體內濕氣過重了。
4. 婦科分泌物變多:
女生們想判斷自己是否有體內濕氣重的問題,可以觀察自己的分泌物,如果發現白帶偏多,有異味、搔癢的感覺,就代表體內濕氣太重了。
5. 關節腫脹痠痛:
體內濕氣重,入侵關節時,就會造成關節腫脹疼痛的情形!

DR想要健康地度過梅雨季節並不是難事。
1. 平時應保持室內濕度適中;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窗,等到天晴後及時打開門窗,保持空氣流通。開空調的時候溫度要適中,27-29度為宜,風不能對著頭吹。
2. 要注意勞逸結合。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,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鍊,適度的運動能增強體質,助消化,促進血液流通。
3. 要注意合理飲食,此時不要過量吃生冷瓜果,宜清淡易消化,忌肥甘厚膩及暴食。可適量選用蓮子、薏米、赤小豆、白扁豆、玉米、大米、冬瓜等健脾利濕之品煮粥食用。

STAR白扁豆
白扁豆有「長壽豆」之稱。它具有和胃化濕、健脾利水、止瀉等功能,主治脾虛腹瀉、噁心嘔吐、食欲不振、赤白帶下等症。白扁豆的補脾除濕效果極其理想,就是比較不容易熟,可以用高壓鍋壓,提前泡一下更容易軟爛。


STAR蔥、薑、蒜
在春天裡,萬物生發,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、姜、蒜。而針對體內的濕氣,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,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,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,病症就會有所緩解,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。 


STAR赤小豆
赤小豆味甘,入心、小腸經,具有利水除濕、和血排膿、消腫解毒的功效。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,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,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,甚至可以治療「大腹水病」,即肝硬化腹水。 


STAR薏米
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薏米:「健脾益胃,補肺清熱、祛風勝濕,養顏駐容、輕身延年」。有利水消腫、健脾去濕、清熱排膿等功效。 


STAR冬瓜皮
歷代本草記載,冬瓜皮能治腫脹、消熱毒、利小便。冬瓜皮是一味藥材,味甘,性微寒,有清熱利水、解毒消腫的功效,常常在臨床上用於治療濕熱導致的水腫、小便不利、腹瀉等病證,同時也能夠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,可以用於治療疔瘡腫毒,若是皮膚濕疹可以使用冬瓜皮食用或外用。
 


DR濕性下注,濕氣重的人容易下半身肥胖和小腿腫脹,下肢的水分代謝又和脾腎較有關,
因此,按摩脾經、腎經的穴位更能加強消水腫 ,美化下半身曲線! 

脾經:三陰交
【位置】內踝尖上方3寸(約四指寬),脛骨後緣凹陷處
【功效】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下肢水腫,此外還可美容抗衰老,調理月經,改善婦科諸疾患,調節荷爾蒙分泌,是婦科要穴!在辦公室也可以多按摩,尤其是下午覺得腿部比較腫脹的美眉們

腎經:太谿穴
【位置】內踝尖與跟腱連線中點凹陷處
【功效】利水消腫,美化小腿曲線


 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 
gotop